2011/1/11 9:48:00 浏览:770 来源:宁波家教网
现在是志向缺少和扭曲的时代,更是信仰危机的时代。提到信仰,我们往往将其与宗教联系。这也难怪,因为信仰涉及到的是一个人的终极价值的问题,所以,容易是超越今生的,是永恒的。而这恰好与宗教的超越今生,着眼于前世今生、甚至永世相对应,这样,就会使得人们把信仰与轮回结合起来,就把信仰看成宗教了、甚至被与迷信相联系。事实上,信仰并不仅仅限于宗教信仰,更不能等同于迷信。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的误解、包括对宗教的误解使得我们的信仰越来越缺失。信仰应该定位为人对终极价值的永恒追求。这个终极价值不一定是前世今生的轮回,更不一定与鬼神相对应。关键在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终极价值来追求。选择了前世今生轮回,今生无法达到的生存憧憬状态就通过善行来修行寄托于死后到达另一个极乐世界,这就是宗教信仰,而如果仅仅为达到另一个极乐世界,就不顾是非善恶,危害人类、危害社会,那便是邪教;如果选择了鬼神,无是非观、科学观,那便是迷信。选择了真理、选择了善良显然就不能等同于宗教信仰。
毋庸置疑的是,只要是选择的信仰不是为自己谋私利、危害人类、危害社会的其行为必定是善的,即便是宗教虽然我们常说是人类的精神鸦片,但我们也无法否认正统宗教对人的行为引导向善、约束恶行的作用。信仰正统宗教的人心里面必定都会对自己危害人类、危害社会的行径有所畏惧,因为所有正统宗教教义里面都明确指出了现世危害社会的行为,必然会受到处罚,甚至几世不得轮回,人们一旦建立起了这种信仰,必然在行为表现上符合人类利益。而我们现在所缺的恰恰就是人们对于真善美像宗教信徒对宗教一样的信仰。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缺乏终极信仰,人们的价值观念就会朝金钱至上、私利至上的方向发展,甚至扭曲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地步。
正如王蒙先生在曾对青少年中出现“信仰危机”的现象讲过一段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占有关系调整了,带来许多诱惑,社会固有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受到挑战。比如,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被肆意张扬的个人至上论调质疑,一直推崇的勤俭节约美德正在接受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挑战,婚姻和睦的基础遭受新式生活观念的冲击,等等。究竟如何理解观念领域产生的困惑?当务之急,需要激浊扬清,明晰主流价值的追求和价值的判定。不解决这个问题,必然导致青少年的信仰危机,使社会未来的发展产生危机,和谐社会的构建无从谈起……”
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如果缺乏信仰教育,就会导致缺乏终极价值观的引导,在这样的时代就更容易受到污染,导致价值观扭曲。可以讲,离开信仰教育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很难实现目标。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厌恶读书、为什么越来越背离道德规范,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在于,孩子是无所畏惧的、或是无所谓的,缺乏信仰教育的支撑,孩子就不会转变为这个事情一定要做、要这样做,这个事情一定不能做的层面,而往往停留在别人告诉我要怎么做的层面,行不成自己的信念,所以,是一种被动学习,而缺乏信念的支撑就容易受到外界诱惑。
人性是永恒的,真、善、美这些符合人类发展的标准也必是永恒的。时至今日,这些看起来已经很陈旧的价值标准恰好正是弥补我们时代缺陷的价值标准。我们现在急需给孩子确立的就是对真、善、美的信仰。建立起对真理的信仰才会使得孩子形成对科学、对知识学习的价值体系;建立起对善的信仰才能使得孩子建立起对道德的价值体系;建立起对美的信仰才能使得孩子心灵得到净化,活得幸福。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对真善美的信仰?显然,不能再用宗教式的前世今生的报应来引导。一方面,科学的发展已经使得宗教受到很大的冲击,孩子未必信;另外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宗教毕竟是人们科学不发达时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毕竟是要推出人类历史舞台的。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宗教的因果报应来引导,只是这个因果报应,不是上天对你的报应和惩罚,而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报应和惩罚。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只有符合人性的、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思想行为才能引导自己走向成功,凡背离人性、不利于人类发展的思想和行为最终都会使自己误入歧途。一个懂得追求真理,善于求知,为人善良,知美丑的人必定是对社会有所贡献,受人们所推崇之人,这样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必定遇到的大都是别人为你量的绿灯,即使偶尔吃点小亏,也必定会有其他人来帮你、补偿你,最终必定走向成功;一个不懂得追求真理、愚昧无知,为人不分是非善恶、为非作歹、不分美丑之人,即使偶尔获得短暂利益,也必定是生活中随处遇到红灯,最终必定误入歧途、遭人唾弃之人,走向自我毁灭。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只有符合人性、符合人类发展的价值才能使自己走向成功,从小就给孩子注入真、善、美的价值,使其渐渐成为孩子的信仰。本来对信仰而言是不能与成不成功相结合的,谈成不成功已带上了功利化色彩,不再是至真、至善、至美,但在当今时代,如果不对孩子谈成不成功的话题,恐怕对孩子的教育就更无收效了。所以,此举虽属下策,但也乃实属无奈之举,只要能帮助孩子形成对真、善、美的信仰,也不失为一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