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8 9:58:00 浏览:766 来源:宁波家教网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很高,自己节衣缩食,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对孩子付出很多,但教育孩子的收效却不大。究其原因,关键是教育方法不当,主要有以下表现。
物质给予多,心理关爱少
家长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只知买营养品给孩子吃,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指导孩子又缺乏理性,导致有些孩子出现胆小、懦弱、固执、自私等心理异常现象,只知被爱、不知爱人。
溺爱放任多,严格要求少
家长为孩子提供过于舒适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缺点错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片面地认为“树大自然直”,使孩子养成惟我独尊、自以为是的不良习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爱而不溺,严而有度,严慈相济。
包办代替多,劳动锻练少
父母就像保姆一样干家务,帮孩子解决一切问题,不让孩子承担必要的责任,经受必要的锻练,结果导致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依赖性强,自理自立能力差。俗话说得好,勤劳母亲的身旁总有一个懒惰的女儿。
逼子成龙多,因材施教少
望子成龙和盼女成凤本无可厚非,但是家长如果脱离孩子的实际,对孩子期望过高,不是根据孩子的爱好、水平、个性等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就会揠苗助长,“逼”子成龙,“逼”女成凤,其结果适得其反。
批评责罚多,平等交流少
家长用惩罚来促使孩子学习,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孩子需要温暖和鼓励,而不希望总是听到大声的呵斥和不断的批评。家长和孩子应该有平等的交流与探讨,而不是传统家长式的居高临下的命令或指责。
硬性强迫多,兴趣培养少
教育孩子不讲方式,强迫孩子接受父母的观点,按照父母的意志行事,使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
操之过急多,循循善诱少
对孩子的一切操之过急,总想一口吃个胖子,企图一蹴而蹴,盼望孩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因而缺乏耐心和计划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循循善诱,让孩子不断地看到成功的希望和新的目标。
父母分歧多,一致要求少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存在着严重的分歧:父亲过于严厉,母亲则过于溺爱;父亲总是希望孩子走出去了解世界,母亲则想把孩子“锁”在家里。双方各持已见,互不相让,缺乏统一要求,使孩子不知所措。